经验者之家|中医修身:心悸的中医治疗法……

心悸应分虚实论治。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袪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疗时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均有心神不宁的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合安神宁心或镇心之法。

1.心虚胆怯之心悸: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可选服安神定志丸。心悸、怔忡、惊恐不宁者可服用定心汤:龙眼肉30克,酸枣仁15克,山茱萸15克,炒柏子仁12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生乳香3克,生没药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二次,十日一疗程。肝气偏旺或惊恐所致的心悸、不寐等,可食茯苓粥:茯苓30克,羚羊角粉2克,粳米100克,先将茯苓捣细煎汤去渣,入粳米煮粥,加入羚羊角粉2克,调匀,温服,每日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有平肝息风,宁心安神之功。

2.心脾两虚之心悸:心脾气血两虚证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可服归脾汤:龙眼肉20克,炒枣仁12克,炒白术12克,茯神9克,当归9克,黄芪15克,人参6克(另煎),木香8克(后下),远志6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每日一剂,日服二次,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或选蜜枣龙眼羹:蜂蜜、大枣、龙眼肉各300克,生姜汁10克,将大枣、龙眼肉洗净,加水适量煎至七成熟时,加入蜂蜜和生姜汁,继续用文火煮熟,每次饮用药汁30克,食用大枣、龙眼肉各5枚,每日三次,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脾虚血少等症,有痰及湿滞停饮者不宜服用。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头晕、食欲缺乏,舌质淡,脉细者可选羊肉枸杞汤:羊肉60克,枸杞子30克,黑豆30克,淮山药20克,红糖25克,水煎熟,喝汤吃羊肉人,每日一次。

3.阴虚火旺之心悸: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的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黄连阿胶汤:黄连3克,阿胶9克(烊兑),黄芩9克,白芍9克,生鸡子黄2枚,水煎2次,阿胶烊入,用生鸡子黄调入药汁,分二次温服,有滋阴降火安神之功。心肝阴虚血少所致的心悸可选甘麦百合安神汤:小麦50克,甘草9克,百合15克,大枣10枚,生地黄18克,生龙骨18克,先将生龙骨先煎后,再入其它药一起煎,每日一剂,日服用二次。或选二冬枣仁粥:蜂蜜、麦冬、酸枣仁(微炒)、天冬各10克,粳米100克,先煎麦冬、酸枣仁、天冬去渣取汁与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蜂蜜稍煮即可,睡前食服,有养阴清热,安神定志之功,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心悸、失眠。

4.心阳不振之心悸: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者可选用桂枝龙牡汤: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牡蛎12克(先煎),生龙骨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三次,有温补心阳,安神定悸的功效。

5.水饮凌心之心悸: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水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或沉细而滑者可用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炙甘草6克,加水1200毫升煮至600毫升,去渣,每日分三次温服,有振奋心阳,化气利水的功效。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咳喘,不能平卧,水肿,小便不利才者可用真武汤:茯苓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炮附子9克,白术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三次,有温阳利水之功。

6.心血瘀阻之心悸: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发疳,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可选用桃仁红花煎: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制香附、延胡索各9克,赤芍、青皮、当归、生地黄各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有活化瘀,理气通络之功。或用参苏酒:红参、苏木、陈皮、甘草各10克,红花6克,入瓶中,加白酒500毫升,浸泡一周即可服用,每次20毫升,早、晚各一次,20天为一疗程,有益气活血,安神宁心之功,适用于血瘀所致胸闷心悸和不寐,并见舌紫黯,或有瘀点者,对气虚血瘀所致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作用。

7.脾肾阳虚之心悸:惊悸怔忡,全身虚肿、身寒怕冷、神疲乏力、腰酸、纳少,舌质胖淡,苔薄白腻,脉沉迟者可选参茸炖鸡肉食疗方:鸡肉100克,高丽参6克,鹿茸3克,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食用。肾气不足,血不养心所致之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心悸少寐者可食用枸杞龙眼粥:枸杞子、龙眼肉、柏子仁(去壳及杂质)各10克,大枣10枚,紫米50~100克(根据个人食量酌加),先将紫米和大枣加水适量煮粥,快熟时加枸杞子、龙眼肉、柏子仁,再煮15分钟即可,温服食用,7~10日为一疗程,有滋肾补血,养心安神之功,对肾气虚,心血不足所致的心律失常也有疗效。

极泉穴按摩法: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极:高及甚为极,君位为极;泉:水之始出曰泉。心者,君主之官,极泉位置最高,又为首穴,如君登极。心主血脉,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极泉。取穴法: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当遇到突发的惊吓,心跳加快,并感到胸闷、头晕、头痛、出汗、浑身乏力时,只要弹拨极泉穴,症状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其方法:使腋窝暴露,另一手食、中指并拢,伸入腋窝内,用力弹拨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此处腋神经、腋动脉、腋静脉集合成束,弹拨时手指下会有条索感,注意弹拨时手指要用力向内勾按,弹拨的速度不要过急,弹拨时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放散。极泉穴的按摩方法:按摩时,用一只手的中指指尖按压另一侧腋窝正中的陷凹处,有特别酸痛的感觉;再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侧的穴位;先左后右,每日早晚各按一次,每次揉1~3分钟。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悸、心痛、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炎等。

心悸患者应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注意休息的同时,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饮食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