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中医修身:消除青少年的安全隐患……

2012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中学7名初三学生结伴在莱芜汇河下游游泳时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文昌村5名小学生在桃洪镇竹塘村向家山塘游泳时溺水身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方台镇7名学生在松花江边游玩时,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

它指的是许多事情无规律可循,无法预知。比如孩子们下水游泳,谁也无法料到会出这种事,而且就在一天内,竟会有十几个孩子命丧黄泉。

其实这种事并不少见,从小到大,耳濡目染,这种因游野泳而溺死的事件比比皆是,而且身边也有这种被江河湖海夺走生命的伙伴和邻里。

那么,我们真的就没办法了吗?在无常面前,人类真的就示弱服输了吗?其实办法不是没有,就连大自然也有其运行规律,就更不用说人类自己了。关键在于,人类自己如何预防,又如何避免灾难。

那么,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案情”,看看上述事件有何共通之处。

首先,发案正值汛期;其次,均为乡村(镇);第三,父母均不在身边;第四,以中小学生为主(以男生居多)。

当我们把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就能看见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

几个孩子结伴而行,看到一处水域,便开始吹牛,说自己不怕水,可以上天入地,于是,他们像一群鸭子一样冲进水里……

这倒使我想了一件事。有一次我问儿子,如果你们几个男生到郊外看见一条小河,想不想下去游泳。儿子摇摇头,说不想。我问原因,他说品德课上老师讲过安全防范和安全自救的知识。我当然知道这只是一方面,于是继续问他原因,他说怕爸爸、妈妈担心。

对,这才是根本原因。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一切行为动机,其根本皆来自家长的暗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许多小区里都有带着孩子散步的大人,此时若有车过来,大人们都会下意识地或抱起孩子,或拉开孩子,或提醒孩子让车闪开,久而久之,当大人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们也知道避让车辆。这就是反复刺激后形成的条件反射。

我是一个防范意识,也可以说是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人。那是因为小时候母亲常提醒我不要下水,不要在马路上跑,不要翻墙……许多“不要”形成了我对环境的认识,于是长大后,我也不轻易下水,过马路一定走斑马线。同时,我也会将此经验传递给我的孩子。

而母亲的安全意识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曾经听她讲过,她的老家在辽河边,几十年前,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淘气的男孩子们(我的舅舅)常爱到辽河里去游泳,姥姥很担心,为了避免危险,她就用毛笔在舅舅的腿上写上字,回家后,如果毛笔印迹没了,就证明舅舅下水了,那就要挨罚。但正因如此,几个孩子没有一位被漩涡卷走,即使每一年都有孩子被辽河吞没。

家长的作用不止是生育孩子,还有一点,就是告诉孩子们与环境的界限,比如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动物不能惹,哪些事不能做……这些事,都应该是在上学前就养成的,到了学校,老师再稍加提醒,学生便自然强化了父母的言传身教。

是的,有些提醒是十分必要的,这并非是指外面一切都很危险,而是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这不仅能培养出孩子的防范意识,也会提供孩子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关系,心理学上,称之为“弹性”。

可见,防范意识是父母为孩子建立的,即使有人抱怨那河边应该有防护栏或告示牌,甚至有人说应该有专人把守。可事实上,都不如孩子自觉地去自我保护,不去触及危险。而有能力使孩子产生防范意识的,只有家长。

相信大部分老师都会告诉孩子不要游野泳,包括那些溺水的孩子。可即使所有的老师都苦口婆心地劝告过孩子们要认真读书,好好听讲,可为什么还有孩子上课走神儿,读书不用心?因为,他们没有那种家庭环境。心理学早就证明,一个人的性格里,90%来自家庭,而不是学校。

用拿破伦的话说,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孩子也不例外。而性格的绝大部分,是父母造就的。

因此上述那些惨案,本来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比如父母在家,并时常提醒孩子别去下河,当然,这对于有些家庭来说,可能根本没有想到,有些家长天然地认为老师该告诉孩子。但就如同老师曾经提醒过所有孩子,可就有个别的孩子不听话一样。因此,不要把责任推诿给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

在此,不妨提供几种加强防范意识的方法–

一、父母不要以打骂的方式把孩子赶出去,事实证明,许多孩子之所以逞强好胜,一方面是在家得不到尊重,需要在外面寻找;另一方面,他们是不想回家,到里外寻求快乐。

二、父母要跟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而不是吓唬和欺骗)什么是安全,什么是自我保护。比如我曾经带儿子去博物馆参观,从中他知道了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还知道了如何预防火灾,如何在灾难来临时自救等。

三、父母要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如何守规则。比如父母过马路时要自觉走斑马线,不在非游泳区游泳,不去惹那些猛兽……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效仿,这就是言传身教。

四、必要时,老师多安排些家庭作业也不妨是一件好事,特别是那些有隐患的地区,起码多写写作业,多背背书,也比到外面逞强要好得多,而且从课本里还会学到安全知识。

五、家长一定不要离孩子太远,至少在童年阶段。事实证明,许多隐患是在学龄前养成的,注定的,而且多出于那些留守儿童。因此还是那句老话:小时候多劳神,长大了就会少操心。

六、有关部门在存在隐患的场所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比如立个指示牌,或拉个安全护栏,毕竟,生命高于一切。

七、学校要经常组织一些安全防范的参观或讲座,最好在教学中渗入安全知识,而不是一味地以成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