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中医修身:谨记:夏季水果需注意……

夏季本来就是盛产水果的季节,单是人们熟悉的本地水果,就已经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但水果再好吃,也不能乱吃,一不留神吃错水果,也会让人不舒服。

夏季水果逐个瞧

西瓜西瓜甘甜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消暑佳品,但因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应慎食,有消化不良及胃肠道疾病者也应少吃,以免影响胃功能。为防止加重心脏、肾脏的负担,心衰或肾炎患者同样不宜多吃。

荔枝很快又到了荔枝上市的时节。荔枝味道甘甜鲜美,是果中佳品,因其营养价值高,适合老人、体质虚弱者、产妇及病后调养者食用。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若一次性食入荔枝过多,会引起外源性低血糖反应,导致人体血糖下降,产生头晕、心慌、出冷汗、腹泻、乏力等症状,因此,荔枝虽好,切忌贪食。

龙眼龙眼自古深受人们喜爱,更被视为珍贵补品。常食龙眼,对失眠、心悸、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贫血患者都有益处。不过,龙眼宜新鲜食用,而且其属温热食物,有上火发炎症状的人不宜食用。

山竹山竹是世界三大美味水果之一,具有很好的清热去火功效。山竹对营养过剩及燥火较重引起的暗疮、消化不良、皮肤没有光泽及肥胖等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它味道酸甜,恰到好处,美味无可挑剔,被称为“果后”一点也不为过。但因为山竹性寒,体质虚寒者不宜多吃。

香蕉香蕉含有众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热量却很低,对减肥人士无疑是最佳食物。香蕉还富含植物纤维,故有润肠通便、助消化的功效。不过,香蕉含钠盐多,且糖含量高,不适合慢性肾炎、心力衰竭、高血压、水肿症和糖尿病患者。由于溃疡病患者胃酸分泌较多,腹泻者肠胃收缩能力弱,也不宜食用香蕉。

菠萝 菠萝汁多,香甜,含有大量蛋白酶、有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的功效,肾炎、高血压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少数人对菠萝蛋白酶会有过敏反应,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头晕、皮肤潮红、全身发痒等症状。预防方法是将菠萝切成片或块,放在盐水里浸泡30分钟左右,再用凉开水浸洗去咸味,即可达到脱敏的作用。

葡萄 葡萄虽小,却被誉为“水果皇后”。其大部分有益物质都可被人体直接吸收,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葡萄所含的类黄酮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抗衰老;葡萄含大量酒石酸,有助消化;葡萄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也大有裨益。但吃葡萄后不宜立刻喝水,以免发生腹泻。葡萄也不宜与水产品同时食用,以免形成难以吸收的物质,不利健康。由于葡萄含糖量很高,糖尿病患者应忌食。

草莓 草莓果实鲜嫩多汁、郁香酸甜、风味独特,其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老幼皆宜的上乘水果,可促进食欲、助消化。但因草莓含有较多草酸钙,尿路结石患者不宜多食。

常见误区要分清

水果虽好,但也不可毫无节制地乱吃。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人们在吃水果的时候都有哪些常见误区。

观点一:吃水果可代替蔬菜

许多人认为,水果的营养成分和蔬菜差不多,吃水果就可以代替吃蔬菜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虽然水果和蔬菜都含有较丰富的食物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但水果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远不如蔬菜丰富,维生素B和A的含量也相对较低,如果完全以水果代替蔬菜,有可能会造成以上几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蔬菜中的天然食物纤维非常丰富,且多为不溶性粗纤维,有利于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和胆酸,减少胆囊炎、胆石症和大肠癌的发生,对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防治也有利。

观点二:饭后立即吃水果,有助消化

现在人们外出吃饭都习惯在餐后来一盘水果,以为有助消化,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中的有机酸会与食物中的矿物质结合,反而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水果中的糖类会进一步增加胃肠及胰腺的负担,而水果中的果胶、纤维素等物质可吸收水分,增加饭后腹胀感和不适感。因此,吃水果的正确时间应是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两小时左右,这才更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观点三:只吃水果能减肥

靠吃水果减肥并不是个好主意。水果中糖类含量较多,热量效应远远超过蔬菜,吃同样数量的水果和蔬菜,水果更容易导致肥胖超重。而且由于水果并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足量营养素,长期以水果做正餐,只会使得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从而使健康受到损害。科学的做法是选择性地食用水果,如选用含糖量较少的猕猴桃、柠檬、柑橘类水果,最好在餐前吃,且一次食用量不要过多。

观点四: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因为水果大都含糖量较多,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把水果当成饮食的禁忌,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大可不必。水果含有大量维生素、无机盐,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是有益的。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控制后,是不必排斥进食水果的,关键在于如何吃:含葡萄糖较多的葡萄、香蕉、荔枝、枣、红果等不宜吃,而柠檬、桃、李、杏、菠萝、草莓等含糖较少,可以选用,但食用量也不宜过多。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在吃水果前及吃水果后两小时测血糖或尿糖,清楚了解自己能否食用此种水果,及食用是否过量,这对自身饮食的监控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