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中医修身:酸枣仁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研究……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Shou的干燥成熟种子,为常用中药,性昧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作用。历代医药学家对其炮制方法及临床作用均颇为重视,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资料。为此,笔者将酸枣仁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作一系统的阐述,以便全面地搞清其炮制历史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原始意图和现代药学对其评价,为酸枣仁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1酸枣仁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1.1酸枣仁炮制方法的沿革酸枣仁炮制最早见于南齐《刘涓子鬼遗方》,其中“白薇散用炒枣仁治疗不眠”。南北朝刘宋时期《雷公炮炙论》中有“凡使,采得晒干,取叶重拌酸枣仁,蒸半日了,去尖皮了,任研用“。这是迄今见到最早关于酸枣仁净制要求去皮尖的记载。到了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中要“去皮秤炒”,并且出现了大量炒制要求的记载,如《太平圣惠方》中“微炒”、“炒令香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凡使,先以慢火炒令十分香熟,方研破用“,《女科百问》“酒浸去壳研”等法。元代《丹溪心法》有“酒浸”;《世医得效方》“酸枣仁微炒去皮”等,出现了用辅料炮制的方法。明《本草纲目》有“用仁,以叶拌蒸半日,去皮、尖“,“炒仁研汤服”的方法。除沿用前人炒法,酒浸,蒸制等法外,明代还有《普济方》“去皮隔纸炒“、炒令香熟为度,“浸去皮焙”。《医方考》也有“酒浸半日,隔纸炒“等方法。到了清代,炮制方法及辅料应用逐渐增多,如:《本草新编》有“单炒”,《良朋汇集》有“炒研酒浸”,《幼科释迷》有“蚌粉炒”,《温热经纬》有“姜汁炒”,《得配本草》有“醋炒醒脾”等等。在炮制时间和程度上,明代《炮炙大法》提出炒后“勿隔宿”,清《得配本草》有“临时炒用”,《本草求真》则进一步说明“炒久则油枯不香,碎则气味俱失,便难见功“。炒制程度要求“微炒”、“炒黄”、“炒爆”,“炒令香熟”等,可见酸枣仁的传统炒制,要求轻炒,微炒至香即可,不可炒过,过则油枯不香;炒后搁置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气味散失,均影响疗效。以上历史沿革说明酸枣仁最早的炮制方法是炒制,炮制的原始意图是治疗不眠,后人逐渐在炒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蒸制,加辅料炒,但是沿用得较少,还是以炒制法为主流一直沿用至今。
1.2酸枣仁炮制作用的沿革酸枣仁的功效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主烦心不得眠“。《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方中也有“以酸枣仁之人肝安神最多为君“的记载。从宋代开始至清代记载了不少炮制作用,主要是生用与炒用各有所长。如《太平圣惠方》“胆虚不眠寒也,酸枣仁炒香“;《济众方》“酸枣仁生用末“。明《本草蒙荃綦要》“胆实有热生用正宜,胆虚有寒炒用方妙“。清《本草新编》“宁心志益肝胆,补中敛虚汗,祛烦止渴安五脏,止手足酸痛,且健筋骨……,以上治疗俱宜炒用,惟夜不能眠者,必须生用“。《本草从新》“生用酸平,专补肝胆;炙熟酸温而香,亦能醒脾,炒香研“,《得配本草》“去壳,治不眠,炒用治胆热不眠,生用止烦渴虚汗,醋炒醒脾,临时炒用,恐助火,配二冬用“。《本草汇綦》“炒,收敛津液”。《医家四要》“敛汗治胆虚不眠,心神不定,生用人肝胆,炒熟人心脾“。等等。至于酸枣仁生用醒睡,熟用治不眠的记载,最早见于宋《证类》“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根据此说,后世论述颇多,如明《本草蒙荃》“能治多H民不眠,必分生用炒用。多眠胆实有热,生研末,取茶叶姜汁调吞;不眠胆虚有寒,炒作散,采竹叶汤送下”。《医学人门》“睡多生用,不得睡炒熟。再蒸半日,去皮尖研碎用“。《本草纲目》“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清《本草求真》“仍有生熟之分,生则能导虚热,治疗肝热好眠,神昏躁倦之症。熟则收敛津液,故疗胆虚不眠,烦渴虚汗之症“等。但是也有医家对酸枣仁生、熟异治提出了异议,有的甚至持反对意见。如宋代《本草图经》首先对之提出异议:“酸枣仁,《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枣仁汤,……深师主虚不得脉,烦不可宁,有酸枣仁,……二汤酸枣并生用,疗不得眠,岂便以煮汤熟乎“。《开宝本草》不但否定此说,而且提出这是将酸枣肉与酸枣仁的功效相混淆之故,其方:“酸枣,陶云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盖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麻黄发汗,根节止汗也。此乃棘实,更非它物“。邹澍考证了酸枣与酸枣仁之别,认定“《本经》酸枣仁主治是酸枣之功能,非酸枣仁之功能,酸枣治醒睡,酸枣仁自治不眠。后世用酸枣仁诸方,始终只治不睡,并无他歧相搅,乃立异者成为生用能醒神,是牵合陶隐居之说“。清代《本草便读》认为“至于炒熟治胆虚不眠,生用治胆热好眠之说,亦习俗相沿,究竟不眠好眠,各有成病之由,非一物枣仁可以统治也“。苏征云“酸枣仁主治胸膈烦燥不能眠也。时珍熟用不得眠生用好眠,误也!眠与不眠,非生熟之所为也,乃胸膈烦燥,或眠或不眠者,服酸枣仁则皆复常矣“。
综上分析可见古代医家对酸枣仁炮制理论的认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其一,生、熟酸枣仁均可治失眠,这是其原始意图,但在应用中各有所长。如在温剂中用炒酸枣仁,在清剂中用生酸枣仁,对肝胆虚热引起的失眠选用生酸枣仁;肝胆不足,心脾两虚所致失眠宜选用炒酸枣仁;其二,酸枣仁生、熟异治,生用治多眠而熟用则治不眠。这从宋代开始有记载;其三,认为酸枣仁生、熟异治,是将酸枣肉与酸枣仁的功效混淆所致。2酸枣仁的现代文献研究2.1关于化学成分的研究酸枣仁含酸枣仁皂苷A和B(JujubosideA和B),黄酮类(Sipinosine和Zivulgarin)、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酸和白桦脂醇(Betulicacid和Betulin)生物碱和阿魏酸(Lysicamine和juzirine),还含脂肪、蛋白质、甾醇和多量维生素等,尚含微量强烈刺激性的挥发油。实验研究证明,不同程度的炒制对酸枣仁乙醚、乙醇、水提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微炒或炒黄的酸枣仁,水提取物或乙醚提取物含量均比生品增高;炒焦和炒黑均低于生品,尤以炒黑为甚。乙醇提取物含量各炒制品均低于生品,微炒差异较小,烘制差异较大,炒焦和炒黑差异最显著…。因而提示,酸枣仁在炒制过程中应注意火力和时间控制,不能炒太过。纸层析的结果显示,酸枣仁炒制前后层析图谱无明显的差异,斑点大小及荧光强度均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生、炒酸枣仁无论用热回流提取或冷浸提取均含有酸枣仁皂苷A和B,黄酮C和黄酮D,薄层层析亦显示,酸枣仁在清炒和回流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二种酸枣仁皂苷和黄酮成分相同。又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其生、炒酸枣仁两种提取液中的酸枣仁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炒酸枣仁中的酸枣仁总皂苷(苷A和苷B之和)明显高于生酸枣仁,其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差别较大,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差别较小,这说明酸枣仁经过炒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提。又实验证明,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和B主要存在于子叶中,而在种皮和胚乳中含量甚微。因子叶被种皮和胚乳包裹住,“用时捣碎“可破碎种皮和胚乳,使子叶暴露出来,这有利于皂苷A和B的充分利用提取。因此临床用酸枣仁采用炒制或用时捣碎是科学的。但也有实验研究认为,对8个样本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条件有关,而同一产地酸枣仁的生品和炒品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差别不明显。说明在炒制过程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符合生品和炒品可以人药的说法。2.2关于药理作用的研究酸枣仁具镇静,催眠作用,其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能对抗苯甲酸钠咖啡因引起的兴奋而表现镇静及嗜睡,与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同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证明生品对大白鼠无兴奋作用。比较生、炒酸枣仁,用其2g·ml-1的浓缩液,按每lOg用O.425~O.5ml的剂量给小鼠灌胃,观察对小鼠被动活动的和自发活动的影响,其结果,两组均出现镇静作用,其强弱无明显差异。用酸枣仁煎剂5g·kg-1给小鼠腹腔注射,用热板法测试表明有镇痛作用。酸枣仁水溶性提取物可明显降低小鼠半数致惊厥量的戊四唑的惊厥率和死亡率,进一步研究,生、炒酸枣仁水煎剂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均呈现镇静、安眠和抗惊厥作用,二者之间亦无明显差异。还有进行酸枣仁与酸枣仁皂苷A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枣仁与硫喷妥钠或戊巴比妥纳中枢抑制作用有协同作用,能明显地抑制苯丙胺的兴奋中枢作用,使小鼠的活动次数与活动强度明显降低;同时还能明显降低大鼠的协调运动,而酸枣仁皂苷A与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无明显协同作用,在大剂量时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强度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与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大鼠的协调运动也无明显影响,此结果初步说明,酸枣仁皂苷A可能不是酸枣仁安神作用的有效成分。另外实验证明,酸枣仁总黄酮可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加强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及水合氯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拮抗咖啡因诱发的小鼠精神运动性兴奋,这些作用与酸枣仁相似。故认为总黄酮系酸枣仁中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因而酸枣仁安神作用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尚须进一步研究。酸枣仁除了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外,实验证明酸枣仁油可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比值(H/L),还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反应。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实验还证明酸枣仁总皂苷有抗大鼠心肌缺血,保护缺氧小鼠及缺氧心肌细胞作用,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明显降低红细胞膜MDA含量,从而减轻自由基对膜的损伤,利用内毒素静脉注射小鼠诱导发热造成SOD下降的动物模型,用RIA法测定兔全血及肝组织SOD含量,结果表明口服酸枣仁液对内毒素发热小鼠SOD降低具有保护作用,生、熟酸枣仁均具相同作用,而生酸枣仁作用明显优于熟酸枣仁(P<0.05),这可能是因为这种保护作用与酸枣仁中油性成分有关,因此,久炒油枯而效果降低。3临床研究将87例经常失眠的病人,分成3组,分别给于生枣仁散、炒枣仁散和生、炒枣仁散前后交换服用,另外对5例嗜睡者也给予生枣仁散,每晚临睡前l小时口服,连服7天,结果有催眠疗效的占73.5%,无催眠疗效的占26.5%。对多数失眠者无论是生、炒枣仁散皆有同样的镇静催眠作用,且睡眠时间延长,对难以人眠,心悸及眠而易醒者也均有效,对少数失眠伴有神经衰弱者,也能显著地减轻或消除症状,而5例嗜睡者也并未见睡眠减少或有催眠作用。用复方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烦燥不安为主症的神经衰弱患者129例,炒酸枣仁与滋肾养肝,镇静安神药同用,取得满意效果。另用枣仁甘草合剂治疗失眠症60例,分成酸枣仁炒熟捣碎组,半生半炒捣碎组和生用捣碎组,每组20例,用量每剂酸枣仁45g,均加甘草4.5g,水煎、睡前顿服。结果多数病人有一定镇静安眠的短期疗效。生、炒酸枣仁作用相同,均无明显毒副作用。另20例用炒酸枣仁粉6g,每晚睡前冲服,亦有效。从现代研究资料看,生、炒酸枣仁其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均具有较强的镇静安神作用,炒品略强于生品,但久炒油枯后则易失效。所以,从镇静安神的功效来看,酸枣仁炒黄是有科学道理的。结论:从酸枣仁的历史沿革研究来看,酸枣仁最早的炮制方法是炒法,而其原始意图是治疗不眠,至于生熟异治以宋代开始记载,可能是将酸枣肉与仁的功效混淆所致。而现代文献说明,酸枣仁中的酸枣仁皂苷A、B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药效成分,炒制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但不能太过,久炒油枯则易失效。同时证明酸枣仁生、制品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还有显著的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抗大鼠心肌缺血,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内毒素发热小鼠SOD降低具有保护作用等等。